草葉堆肥製作及健康土壤的重要 – 秀明自然農法

以下為幸福農莊黎醫師在2013/03/09及03/16的春季私塾班教學筆記

肥料的迷思

在上一篇火水土的管理中提到,草葉堆肥並不是一般我們所認知的堆肥,而是在土壤需要保溼、保溫及讓土壤不變硬時,才會拿來使用改善土壤狀況。

早在1949年到1954年間,岡田茂吉先生就對肥料的迷信提出以下觀點:

世人都以為堆肥也是有肥料成分的,並不是那樣的。
那是為了防止菜園土壤變硬,才放堆肥的,如果土壤不會變硬,就沒有使用堆肥的必要。而土壤也會隨著年年施行無肥料栽培,而變得不會變硬。

 至今為止的農業者,藐視土壤,到了甚至以為肥料才是作物的食物的程度,真是令人驚訝的錯誤。其結果,導致土壤酸化、土壤本來的活力也衰竭這件事,去年的大歉收,正能清楚地說明。沒能注意到那件事的農民,長期間以來,白費高額的肥料錢及勞力,製造出歉收的原因,所以真是愚不可及。

原本,土壤即是為了作為生產所有植物性糧食,造物主所創造之神祕幽玄的物質,因此,讓土壤的活力能能更旺盛地發揮這件事,才是吻合土壤原本的目的,以前的人不明這樣的道理,不知從何開始,在錯誤的解釋下,變得開始使用肥料,而使用肥料的結果,土壤也喪失原本的生育力,土也就死了。

原本堆肥的效果,是為了使土不變乾、使其變溫暖、以及不會變硬,也就是變成吸收水份、吸收熱度、使土不變硬的狀態。

日照好的地方,土會變乾的關係,所以為了保持土的濕氣而使用堆肥,這不管是樹葉也好、什麼都可以,因為目的是為了保濕才使用,所以沒有腐熟也沒有關係。

有乾燥的土地,這是一曬到太陽就會乾燥。而在那裡鋪上堆肥的話,就能保持水份,如果遇到下雨,不會變乾,就可以不用。

健康土壤的概念

而為什麼土壤會變硬、變不健康?絕大多數是過分翻耕及大型農業機具、化肥、農藥,破壞微生物的平衡,把土壤傷害了,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有機肥料,都會破壞微生物的平衡。土壤變硬之後,導致肥毒層累積,這個肥毒層的溫度比較低、缺氧導致微生物的活動性差,根系碰到肥毒層後,就不願意往下生長,造成植物的根長得不深,根扎的不夠深,當然植物就不健康,容易有病蟲害或是颱風伏倒的狀況。另外肥毒層也會阻止土壤下面的地力上升,導致土壤變差。

下圖就是肥毒層的照片,至於怎麼處理肥毒層,需要再上網多找點資料及請教老師。Exif_JPEG_PICTURE

下圖是正常的土壤層的剖面圖,根據不同的氣候條件,厚度略有不同,但都是同樣層次:

O層就是落葉、土堆層,大概2吋左右

A層是砂質、淤泥或是粘土轉為有機質的土壤層,大概10吋,顏色跟厚度取決有多少腐植質堆積,一般被破壞的土壤,肥毒大概都在這層下面,若肥毒層產生,那麼B、C層產生的養分就到達不了上面,造成O、A層被消耗,這時候就像把植物種在一個大盆栽裡面,土壤的肥力當然越來越弱,而這時一定要施肥、土壤養分才足夠的迷思就會產生了

B層大概30吋,這層的腐植質跟有機質比較少、但強壯的根系可以長到這一層

C層則是大概45吋,這一層的有機質含量更少,多半是石頭,提供礦物質Exif_JPEG_PICTURE

瞧瞧這個健康的土壤,植物長出來的根有多長@@,都到B層去了,而他土壤以上葉子的高度也才那麼一點點。這樣健康的植物自然是頭好壯壯,沒有雜草也沒有病蟲害囉。Exif_JPEG_PICTURE

所以好的土壤,對於植物的成長真的很重要。若我們的農場裡面,需要改善土壤,是可以透過草葉堆肥幫上一些忙,但重要的還是對於農藥、肥料的迷思,必須打破,讓土壤內的微生物跟植物有很好的共生環境。微生物分解土壤提供植物養分,而植物產生微生物愛吃的餅乾、糖果、蛋糕,這共生關係多美好哩。Exif_JPEG_PICTURE

草葉堆肥的製作實務

下面就開始介紹怎麼製作草葉堆肥 (再說一次,這不是肥料,而是當土壤變硬、需要保溼、保溫時,可以藉著堆肥內的微生物幫助改善土壤使用的,通常一個塌塌米大小的土地,只要灑上1 kg,或用來育苗用):

通常草葉堆肥的材料,都是來自農場內的雜草。我們先選定好一塊要集中放置草葉堆肥的地方,接著把草葉集中置放在該地。選擇的方式,就是靠自己經常走動的區域最近的、能常常看到的地方。因為需要隨時觀察溫度、水份的狀況,才能製作良好的堆肥。

今天放置草葉堆肥的地方,選擇的是一塊之前種刀豆的農地,需先把雜草跟作物及棚架一併清除。Exif_JPEG_PICTURE

黎醫生示範如何快速割草:一手抓住要割下的草,一手將鐮刀平貼在地上往草的方向割除,便能一下子割下一大片草。Exif_JPEG_PICTURE

我們幾個新手,割草的速度不如黎醫師快速,不曉得花了多久時間,終於清除這片雜草。Exif_JPEG_PICTURE

因為要製作草葉堆肥的草量,大概要到我們的胸口那麼高才能夠順利用高溫法製作堆肥,所以剛剛割的還不夠,得去農場其他地方尋找雜草@@。如果是家庭菜園,找不到這麼多草葉的話,大概收集到1公尺立方的草葉量,也是可以製作堆肥的。Exif_JPEG_PICTURE

接下來去幾天前就先清除好的另一個堆放點尋找雜草原料,用網布一次搬到剛剛預備製作草葉堆肥處。Exif_JPEG_PICTURE

啊~~堆過來還是不夠高,還要再搬!Exif_JPEG_PICTURE

繼續去其他田地尋找,包括這種過去鋪在表土的乾草也可以回收拿來用。Exif_JPEG_PICTURE

用豬八戒的耙子在田地內耙一耙,就可以回收一堆之前鋪在表土的乾草。Exif_JPEG_PICTURE

在從其他田地搬移雜草的過程中,會發現有些堆放比較久的都已經分解成土壤了,黎醫生說像這種土壤型態的就讓他留在原處就好,不需要搬過去要製作的區域。Exif_JPEG_PICTURE

看看這已經分解完成的土壤的團粒構造還真漂亮、真鬆軟Exif_JPEG_PICTURE

根據農場土壤將來所需的微生物狀況不同,可以調整草葉堆肥的碳氮比,你的農場生態越平衡,就會產生碳氮比平衡的微生物,未來一旦土壤恢復健康,就不需要在放草葉堆肥。在尋找堆肥材料時,綠色、初生長的草葉,含氮的成份高,因為他們剛從種子成長而成,種子的氮比是最高的,因為當植物長出種子,整株會枯死,把所有的氮往種子送;而枯黃的草葉,則是含碳的成份高。而且,這種含氮較高的綠葉,堆放入草葉堆肥腐熟後的氮的比例也不會變化。Exif_JPEG_PICTURE

根據黎醫師分享的Rodale Institute的報告,以下幾種有機體的碳氮比如下,所以在選擇堆肥的素材時,可以做不同比例的調配:

細菌 5:1
黴菌(真菌) 20:1
人 30:1 (人類不是拿來堆肥的@@,不過人類會吃跟自己碳氮比接近的食物)
綠葉 30:1
動物 30:1
線蟲 100:1
枯黃植物 150~200:1
落葉木 300:1
針葉樹 500:1

Exif_JPEG_PICTURE

好啦!忙了半天,終於收集到足夠的草量。製作的程序需要邊疊草、邊加水、邊跳跳樂,這樣可以幫助分解。Exif_JPEG_PICTURE

站上去跳跳樂,把堆肥草內的空間壓密。Exif_JPEG_PICTURE

在堆肥後製作後的27、28天內,至少需來翻5、6次的草葉堆肥,每次20~30分鐘,順便檢查溫度、濕度、味道跟細菌生長狀況。濕度的部份,要50度,手捏了堆肥不會散掉,濕度盡量不要降到30度以下,因為微生物會跑回去冬眠,這樣就很難讓他醒過來了,即使堆肥已經完成,濕度仍舊要保持住。若堆肥製作良好,大概兩三天左右,中心就會開始產生高溫了,若溫度不到50度,盡量不要翻動比較好。

要注意測量溫度及注意是否有腐臭的味道,一旦堆肥中心溫度高於70度或是產生臭味,就表示開始產生厭氧的細菌,厭氧細菌如阿摩尼亞(NH3)、硫化氫、磷(晚上草葉堆肥有藍光@@)等,會變成氣體飛走,這樣一來,只產生酒精(甲醛)的成份,會灼燒到植物的根,對植物當然是不好。

這種形式製作的草葉堆肥,分解時會產生高溫,高溫可以殺死種子、也可以殺死不好的線蟲跟細菌,而留下好線蟲,這是因為壞的線蟲身體構造容易被高溫殺死,而好的黴菌遇到高溫會自己變成孢子保護自己,不受高溫影響,壞的黴菌因為反應速度不夠快就被高溫殺死。好的線蟲會吃黴菌、細菌,排泄物會變成植物很好的養分、壞的線蟲會把植物的根的養分吸走,造成根部死亡。不過草葉堆肥也不適合馬上溫度就高起來,這對黴菌的生長有影響,最好就是兩三天開始產生高溫為佳,氮比高的草葉放太多,溫度容易急速上升,不適合黴菌生長。我們在製作完的一週後來翻,可以看出草葉堆肥中心的高溫冒出陣陣的熱煙,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Photo 13-3-16 上午10 56 52

翻的方式除了把草葉堆肥整堆從上而下、由外而內翻到隔壁堆成一堆外,記得要盡量均勻的翻、蓋,這樣可以幫助未來分解的溫度可以平均。翻完之後同樣的用腳踩實草葉堆肥。Photo 13-3-16 上午11 09 17

另外,除了高溫法外,也有用蚯蚓做堆肥的方式,這種蚯蚓堆肥是利用蚯蚓腸子內的微生物分解草葉,產生堆肥。好處是比較適合草葉量不多來製作堆肥,因為為了方便蚯蚓爬上去分解,通常不會堆置太高;但壞處就是因為沒有高溫,所以壞線蟲、種子不會死亡。

很好的堆肥其實不容易製作,要慢慢實驗,做到用顯微鏡觀看每個單位面積內都有好的黴菌在內,土壤的細菌跟黴菌的比例,在每種植物是不同的,一旦比例不適合該植物,那麼便不容易養大。下圖為大自然中從雜草到森林的演化過程中,細菌跟黴菌的比例。當地景偏向於森林,表示土壤中的黴菌比例會越來越高。Exif_JPEG_PICTURE

從這張演化圖可以看出各種植物所喜愛的黴菌細菌比的演化,野草的黴菌跟細菌的比例大概是0.1:1、蔬菜大概0.75:1、牧草/農作物大概是1:1、落葉林大概是5:1~100:1,那森林經過大火或是洪水過後,又打回原形,從草木的狀態開始循環。一般常見的蔬菜跟作物的環境是1:1,而聽說草莓需要到5:1,接近落葉林這種比例,要把1:1的作物環境再upgrade到5:1相當不容易,這也是為什麼草莓種植要花非常多時間改善土壤,才有可能長得漂亮。而另外,因為雜草是喜歡0.1:1的環境,所以也可以透過這個黴菌細菌比的調整,來抑制雜草的生長喔。Exif_JPEG_PICTURE

要做出良好的堆肥,一定要用顯微鏡(400x)來觀察土壤中的黴菌跟細菌的比例。照片中長條狀便是黴菌,他大概比細菌大4-5倍,有清楚的節便是好黴菌、顏色深茶色較好。而小點狀的便是細菌,橢圓形的是阿米巴原蟲,他是吃細菌的。聽說比例要算出來,細菌真的得一隻一隻的數喔 😀Exif_JPEG_PICTURE

這堆是去年秋季班的同學製作的草葉堆肥,原本的體積大概是現在的兩倍寬、兩三倍高,現在已經分解成這麼小。Exif_JPEG_PICTURE

因為堆肥中還有些許較硬的葉梗尚未分解,因此若要拿來培植幼苗,建議要過篩。分解後的土壤,顏色就類似70%的黑巧克力。太黑的土壤表示裡面的腐敗厭氧菌過多,這跟我們傳統說土越黑越肥的觀念是不同的。Exif_JPEG_PICTURE

這裡補充一下來自秀明自然農法協會內提到的如何判斷堆肥已經可以使用了:

當堆肥聞起來有甜味、土壤味,且看起來像土壤的時候就完成了,測試你的堆肥是否完成,你可以拿一點堆肥裝進密封袋裡,靜置幾天於室溫中,如果打開後還是好聞的,那麼堆肥就可以用了!

草葉堆肥製作及健康土壤的重要 – 秀明自然農法 有 “ 4 則迴響 ”

    1. Hi, Emile
      你指的是腐熟能使用的判斷嗎?根據上課時老師的說法,大概草葉堆肥都需要在戶外放半年左右,土壤分解的顏色大概是類似70%的黑巧克力的顏色,聞起來有土壤的香味。要拿來培植育苗的話,記得要過篩一下再使用。以上希望有解答你的問題。謝謝!

發表留言